引言:11名少年记者零彩排即兴演绎《我眼中的曹妃甸》,真情实感成为城市最好的宣传语。
渤海湾畔,夏末的阳光洒在曹妃甸十里海河豚小镇的水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孩子正围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专家手中那条鼓起肚子的特殊生物——河豚。
“原来让公众放心吃河豚,背后需要21年的科研攻关!”11岁的小记者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下这个数字,她的眼神里闪烁着求知的渴望。
8月18日至21日,由10名北京中小学生与1名曹妃甸本地少年组成的“我是记者·走进曹妃甸”少年记者团,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展开了为期四天三晚的“寻美曹妃甸”采风之旅。
采风首日,小记者们的足迹落在了十里海河豚小镇。作为“中国河豚鱼(红鳍东方鲀)之乡”,这里是国内最大的河豚养殖基地,也是曹妃甸渔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专业养殖区,孩子们见证了河豚从投喂到加工的全过程。当看到河豚在遇到威胁时本能地鼓起身体,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叹。
“河豚这么可爱,为什么会有毒?”面对小记者的提问,河豚专家详细讲解了河豚毒素的特性,以及科研人员如何经过21年攻关,最终培育出可安全食用的河豚鱼。
在体验环节,孩子们亲手捏制非遗项目——面塑,用彩色面团塑造出形态各异的河豚形象。艺术与产业的结合,让这群城市观察者直观感受到曹妃甸渔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次日,少年记者团走进多玛乐园——国内首家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游乐园。园区内,“天罗地网”“乌篷船”“激流勇进”等30余项沉浸式项目,将渤海湾千年渔猎历史活化再现。
孩子们搭乘园区小火车穿梭于不同主题区域,完成“地图打卡”任务。在“瓮中捉鱼”体验区,小记者们按照古法操作,成功用传统渔具捕获活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科技让老手艺更好玩!”一位小记者在体验笔记中写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多玛乐园将原本可能消失的传统捕鱼技艺转化为寓教于乐的体验项目,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行程第三天上午,记者团来到曹妃甸灯塔下。这座始建于1892年、经历战火洗礼、多次重建的灯塔,见证了曹妃甸从一叶小小沙岛到世界级深水大港的华丽转身。
“一座塔守望一座城”,小记者们从灯塔基座铭文上读出了曹妃甸的百年航迹。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李国秀老师现场讲述了从煤油灯时代到现代化航标系统的演变,孩子们争相用相机记录下这象征着曹妃甸人民锲而不舍、勇于开拓创业精神的雄伟灯塔。
随后,少年记者走进首钢京唐公司厂区。巨大的厂房里,全球首条也是唯一一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MCCR)正高速运转。当得知这项技术将钢坯轧制时间由200分钟压缩至25分钟时,孩子们纷纷为“中国速度”点赞。
“汽车板是首钢集团三大战略产品之一,”首钢京唐的讲解员小姐姐介绍道:“十多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高端汽车板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了以外板、超高强和新镀层为特色的产品系列。”
20日下午,透过曹妃甸农垦记忆馆那些布满岁月痕迹的蓑衣、锈迹斑斑的锄头,小记者们看到了曹妃甸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当了解到集体转业的志愿军才下火线又上农场建设前线时,小记者们纷纷表示要向先辈们致敬,向英雄们学习。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也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最好的纪念。
随后,曹妃甸融媒体中心向小记者们敞开了大门。小记者们在融媒体中心外联部主任吕瑞欣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融媒体播控中心、信号发射机房、配音室、导播间和新闻演播室,边观摩、边学习,不时提问互动。在专业主播的指导下,孩子们轮流坐上新闻主播台,亲身体验新闻主播严肃权威的工作状态。
“劳动者的一滴汗水、一张笑脸、一次劳作,都是我们记录这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从业20年的基层记者郑艳红老师在与少年记者交流时这样说。这句话被孩子们郑重地写进了当天的共同日记中。
在与郑老师的座谈中,小记者们了解了新闻从采集到制作的全过程。他们认识到,在融媒体时代,一则新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个平台同步传播,让城市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行程最后一天,少年记者团首先探访了维卓水产半滑舌鳎养殖基地。在这里,21天的鳎目鱼鱼苗、2年的成鱼与实验室里的基因图谱形成鲜明对比。
维卓水产董事长程向明、技术人员崔博士向孩子们介绍并展示了如何通过基因筛选培育优质鱼种,小记者们认真记录着“从鱼卵到餐桌”的每个环节。“一代代渔业人的接力才换来今天的成果,”一位小记者在心得中写道,“科技让传统渔业焕发新生。”
下午,大清河盐场用“盐母传说”与盐雕DIY活动,为采风之旅画上句号。孩子们亲手触摸晶莹的海盐颗粒,了解传统晒盐工艺与现代盐业科技的结合。
盐场师傅向小记者们展示如何将海盐塑造成艺术品,原本普通的盐粒在巧手下变身精致的盐雕作品,让孩子们惊叹不已。
结营仪式上,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上演——11名小记者零彩排即兴表演《我眼中的曹妃甸》。没有剧本,没有预设台词,孩子们用四天的所见所感编织成一部充满童真又不失深度的城市戏剧。
“钢铁巨龙在海边呼吸”“盐粒在掌心讲述千年故事”“河豚气鼓鼓地守护家乡美味”……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表达,展现了少年视角下独特的曹妃甸。
带队老师在演出结束后介绍表示:“没有剧本,真情实感就是最好的台词。”孩子们会将采访素材制作成图文报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作品,通过校园广播、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二次、三次传播,持续为“世界大港、滨海新城”曹妃甸“代言”。、
此次“少年记者团”活动是曹妃甸首次以青少年视角系统梳理城市IP的创新尝试。未来,还将有更多中小学生走进曹妃甸、记录曹妃甸、传播曹妃甸,让年轻一代成为曹妃甸城市形象的新锐传播者。
渤海湾畔,海风轻拂。11名少年记者带走的不仅是四天三晚的采风记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要用笔和镜头,向世界讲述河豚、钢铁与盐交织的曹妃甸故事,而这些故事,会如大清河盐场晒盐池中的结晶,在时光中沉淀出独特的光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涨薪到 5W 后你才会发现,所谓工作能力强,其实就 5 点:1、接受工作,只问标准。2、请示工作,必带方案...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想抱娃,先减重!英国真实世界数据揭示:超重或肥胖女性减重,不仅能提升怀孕几率,还能改善妊娠结局
伦敦儿科专场分享会,学龄儿童ADHD、心理、行为、生长发育问题,资深儿科团队与您交流解答!